期刊介绍
《贵金属》杂志,创刊于1977,由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由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53-1063/TG,国际标准刊号:1004-0676,《贵金属》杂志为中文季刊,杂志编辑部地址:云南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路【详细查看】
期刊导读
- 12/08贵金属网络营销参考文献(贵金属网络营销参考
- 12/06现在什么生意利润最大
- 10/26香港海关侦破约35亿港元涉及贵金属洗黑钱案件
- 10/21加息不能停!美联储大鸽派彻底转鹰 黄金下破
- 10/18【黄金收盘】贵金属集体大跳水!零售销售零增
贵金属网络营销参考文献(贵金属网络营销参考(2)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100万两白银,放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清末,绝对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巨款。慈禧太后建设颐和园,总共耗费了800万两白银。如今咱们房地产事业比较发达,造一
100万两白银,放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清末,绝对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巨款。慈禧太后建设颐和园,总共耗费了800万两白银。如今咱们房地产事业比较发达,造一个颐和园规模的园子,先不说里面的文物字画等软装产品,基本的框架动植物,都不是小数字了。当然,还有一个维度是,我们看看清朝给列强的赔款。第二次战争,对英法两国的赔款是1500万两和800万两。如果算上前前后后所有的赔款再带上利息,清政府和他的继承者冥国政府总统赔款了38 亿 8120 万两白银。建设一个强大的海军,也不过就是1000万两白银,可是赔款的话,这点钱连利息都差远了。清政府确实不会算账。反观英法日等侵路者,付出的军费和赔偿相比,简直都太少了。英国在第一次战争期间,总的军费开支是17万英镑,相当于119万两白银。100万两白银在1840年足以发动一场战争,逼迫一个数亿人口大国割地赔款。你想一下,这100万两白银,放在现在相当于多少钱?100亿?10000亿?更宏观的一个尺度是,清朝的财政收入,康熙年间是3000万,乾隆年间5000万,到了慈禧统治时期达到了1亿。100万两白银相当于清朝财政最多时的100分之一。放到现在,即便是印度财政的100分之一,也不少。2017年,印度财政预算是3200万亿美元,不到我国的十分之一。如果晚清政府与印度相当,那当时的100万两白银,放到现在相当于32亿美元,换成就是200亿。总体上,还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是宏观尺度的比较,如果去看微观尺度,你会发现100万两白银可能价值更大。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消除了饥饿,所以粮食价格长期维持低价,即便是这样来算,5元一斤的大米,放在清朝值多少钱?历史学家给出结论是120斤大米平均价为1.62两,每斤大米算0.01两白银。这样看,一两白银也就是500元,100万两5亿元。这种比较方法,是最不负责任的。与其这样比,还不如直接说100万两白银直接融化了换钱。清朝一两是31.25克,一克价格4元那就是120多元,100万两才1.2亿!这种换算,根本无法理解当时清朝人的生活状况。乾隆年间河南唐河县的吕魁元给当地郑天禄家做长工,工钱为一年2500文,为2.5两银子。一个壮劳力,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放在现在怎么也得5到10万吧!我们以5万最低价来计算,一两白银就2万元。100万两就是200亿!总的来说,不管是以工资水平,还是财政水平,军舰价格多个方面来看,清朝的100万两白银,都相当于200亿。那些认为100万两白银只相当于5亿甚至更低的人,根本不理解清朝人对10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100万两白银,在古代,绝对只能是国家财政、皇家消费才能涉及的超高数字。说句难听的,明朝和清朝当初灭亡,但凡有100万两白银,都能救回来一条命!
历史知事
中学政治一级教师301万粉丝 · 170万赞
搜索
1公斤有多少钱
旧版价格表图一克白银回收价格表清代一两银子购买力第六套发行预测1公斤白银价格现在应该如何理财?
最近的市场,股也跌,债也跌,太难了? 。
比如买房子,孩子教育金,我们养老,这些必需的花费必须有一些刚性确定的东西来支撑,而不能全部寄托在不稳定的投资。毕竟在创造无限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有可能本金亏损 。
昨天有人吐槽基金暴跌,还说做了分散配置,结果是分散买了5个基金
所以,建议大家底层资产配置的时候,一定得有一些安全确定收益的种类,如年金or增额终身寿。
为什么,目前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持续下滑;
四大行一年期定存的利率,降到了1.75%;国债和大额存单的利率也未能幸免。而增额终身寿险,却仍然维持着3.5%的预定利率,持有10年,实际复合年化回报是4.11%,20年是4.95%,30年6.02%,40年7.4%。另外,这两年的行业变化和投资环境变幻莫测,稳健安全的投资成为更好的选择。教培和房地产行业,受政策影响,大幅裁员;行业爆雷,传导到以这些行业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上,最后在我们普通投资者的手里炸了!又赶上资管新规的提出和实施,即使是银行理财,也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就跟买股票,基金一样,投资者自负盈亏。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那批顶顶有钱的人,都开始把资金往储蓄险里搬。再后来,储蓄险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追捧,就是去年年底,出于公平考虑,要对中小保险公司的产品进行调整下架那一波。我们很多读者朋友,也是在那时候买入的储蓄险。文章来源:《贵金属》 网址: http://www.gjszzs.cn/zonghexinwen/2022/1208/944.html
上一篇:现在什么生意利润最大
下一篇:白金的标志(贵金属标记)